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前不久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报告》。《报告》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2年,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81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已超过60万个。2022年“双跨”平台增加至28家,新增72家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两年多来,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份和40个行业,服务企业超过25万家,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融合应用不断向纵深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已覆盖众多国民经济大类,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应用模式。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作用日益彰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成长,一方面源于传统制造企业基因。例如,家电制造业的海尔卡奥斯,工程机械行业的徐工汉云,钢铁行业的宝信软件等。此类平台的优势在于工业知识、机理、经验沉淀更丰富,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理解更充分。另一方面源于信息通信企业基因。如浪潮云洲、中电互联。此类平台的优势体现在具备ICT行业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服务制造业场景的信息和通信设备生产运维能力相对较强,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底座,形成产品价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