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地膜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使地膜是一种覆盖在土壤表面的薄膜,通常是白色透明或黑色聚乙烯(PE)薄膜,既可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也可抑制田间杂草生长和盐碱在地表聚集、促进植物生长。
此次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美珍介绍了地膜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地膜农田残留状态以及提高残膜回收率的途径和办法。
宋美珍介绍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矮密早膜”技术的运用使得北疆棉花增产61.8%,南疆增产44%,盐碱地增产69.5%。
不过,找不到合适去处的地膜也会困扰农业发展。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生物技术专委会副主任、中联融鑫(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波介绍说,从1950年到2023年,全球共生产了约92亿吨塑料,其中地膜约占3%,而地膜由于回收难、降解成本高、替代材料少等原因,成为农业污染的重要源头。
生物可降解地膜,被视作替代传统地膜的重要手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刘琪介绍,生物降解地膜是以生物降解聚酯为主要原料的新型环保地膜,能够在自然界中通过微生物作用而被降解,无需回收或清理残膜、废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