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赵晔娇)“文化出海”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的务实举措,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探索。
“浙江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强省和对外贸易强省,在推进‘文化出海’上有着良好先天条件和主动发展的天然内驱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主委胡伟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在“八八战略”指引下,20年弦歌不辍,浙江文化体系逐渐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实现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跨越。
浙江如何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文化产品的海外拓展上展现新作为?胡伟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浙江“文化出海”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千帆竞发”又“航母”出海的文化蓬勃景象。
“国剧出海”“东方美学”已成为近些年文化行业的高频词汇,越来越多带有中国色彩、具有鲜明中国故事特色的作品走上国际舞台。其中,“浙产影视”出海走在前列,在全国文化出海中占据重要位置。
“电视剧出口量159部6235集,出口总额620.95万美元;动画片出口量1326.72小时,出口总额157.21万美元……”胡伟如数家珍,2023年,浙江省广电和视听节目、服务出口总额1700.47万美元,影视出口签约金额达3000万美元。
这些数字或许只是缩影,把它放到更大的背景来看,是一批批专注于国际市场的浙江文化产业企业正扬帆出海。特别是近两年,在数字化技术和政策的加持下,浙江文化出海更是“如虎生翼”,形成千帆竞发之势。
这其中,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浙江民营企业华策集团制作的《外交风云》发行至北美、中东、印尼、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海外播放总量超2000万,《我们的翻译官》等30多部影视剧集受到美国、土耳其、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