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恢复向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分别较去年上半年和今年一季度加快0.4个和0.8个百分点。
赵志国介绍,随着3月份以来一批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支持制造业当家等政策举措出台实施,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势头。工业投资保持扩张,上半年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提质升级,上半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1.6%。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但从趋势上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韧性。”赵志国说。
赵志国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落实促进汽车和家居消费等政策,加紧制定实施汽车、电子、钢铁等十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深化部省战略合作,积极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聚焦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问题诉求解决闭环机制,推动经营主体迸发更大活力。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三品”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推动医疗装备、通用航空、邮轮游艇等产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智能化转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制造企业改造升级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
陶青介绍,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209个探索智能化升级,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经过转型,这些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下降27.4%,碳排放平均减少21.2%。
“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陶青说,新型制造模式已经从概念框架走向落地实施。汽车、大飞机等装备制造业探索协同设计、远程运维等模式,促进产品快速迭代和效益提升;家电、服装等消费品行业创新大规模定制等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行业实施产销一体化运营、跨工序质量管控等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本质安全和节能降耗。
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深入推进场景模式推广、解决方案攻关、标准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普及,系统推进智能化升级,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