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门当户对”这个词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简单说就是门户相当、条件对等,最早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入贼中”。但是,也有人认为这“门当”和“户对”指的是装饰大门的两个物件,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到底是个啥,以及它为什么曾经如此重要。
平民建筑用抱鼓石一般是清代中后期才出现的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建筑专业里既没有“门当”,也没有“户对”,今天我们使用这两个称呼,只是沿袭大家习惯性的说法。
先说“门当”,大家可能听过一个童谣,“小胖子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这个门墩儿说的就是门当,就是大门左右两边的石头,用来给门框和两扇门板当枕头,起固定和装饰作用。
常见的门当造型大致分成两种: 一种是圆鼓形,我们常听的抱鼓石就是门当的一种;另一种是方形。这些门当上还有很多纹饰,大多是用的浮雕,比如有“五福捧寿”“狮子绣球”“鹿鹤同春”“三友”“麟吐玉书”等等,都是吉祥图案。
那为什么有圆形和方形的区别呢?最早,鼓形的“门当”用于武官的府邸,方形的“门当”用于文官的宅院。圆鼓象征着这家主人征战的车轮,滚滚向前势不可当;方形像是印章,也像是秀才们赶考时身上背的书箱,方方正正。
另外,抱鼓石形式的门当是一个家庭有功名的标志,最初只有官宦人家才能安装。我们现在在一些老建筑下看见平民建筑也有抱鼓石,一般都是清代中后期才出现的。这是因为清中期以后买官卖官开始泛滥,有钱的商人靠着钱也有了政治资本,所以抱鼓石就越来越多了。清朝灭亡以后,宅第等级限制消亡了,不少迁到北京的官僚、军阀、有钱人在新建、改建宅院时不再受旧制度的约束,于是就有了数量众多的抱鼓石门墩留了下来。
再补充一下,抱鼓石整体上圆下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另外,官宦人家深宅大院,门口放个鼓,像是衙门门口的鼓,也是官员身份的一种象征。总之,这个象征功勋和权力的“鼓”选得很好,很鼓舞人。
说完了门当,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啥是“户对”,户对指的是传统民居门楣上面或者门楣两侧的圆柱形、六角形等形状的木雕或者砖雕,其实就是门簪。
下一篇:在吃糖这件事上古人同样又爱又怕